大家好~这里是就业特刊
#有话职说# 第9期
本期,小编有幸采访到
师兄梁骞铎
让我们来看看,
关于师兄考研的决定与奋斗吧!
【人物介绍-努力与荣誉】
梁骞铎,2016级飞行器制造工程1班学生,在校期间获得6次优秀学生奖学金,曾获得“平和成熙英语杯”外语短剧大赛二等奖、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水墨丹青”书画大赛(书法类)二等奖、粤文化协会第二届粤语配音大赛季军、纪念一二九运动·党团先锋文艺汇演一等奖、英语学习标兵等。2020年,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专业。

【考研前的抉择】
工作?升学?还是创业?到了大三,同学们就不得不考虑就业的事情,一时之间可能会难以抉择。今天梁师兄会就为大家分享备考研究生,以及读研以来的一些经历与感受,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启发。
“考研的想法是什么时候萌生的呢?大概是在大二下学期。刚开始仅仅是抱着了解的心态去搜索考研的信息。其实不止是考研,考公之类的方向都有了解过。”他认为考虑就业的时候,各个方向都要去了解一下,这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后来,南方航空珠海航空有限公司来我们宣讲,他与朋友们一起参加了这场讲座。他在提问环节问道:“在贵公司就职的话,不同学历之间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待遇差别?”工程师回答说在工资起薪和晋升速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真的能够改变晋升速度,提升学历似乎很不错。”这是师兄内心的第一想法,但这仍没让他下定决心备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师兄与很多同学一样,始终难以确定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想了很久仍然未果,但他明确的是不想在如此迷茫的状态下进入社会工作。于是决定考研,想利用未来几年来想清楚自己真 正想要的东西,万一考不上的话再作考虑。

【决定后的拼搏】
作出决定后,师兄备考的想法就没改变过。他把学习地点定在家里,因为更有利于他的作息,且有家人的照顾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在家里学习,生活可能非常孤独寂寥。每天起床想着的都是今天要做哪些题?现在是多少点了?是不是该换下一科了?今天是几月几号呢?为什么还没到初试?等问题,可能枯燥无味,但也唯有坚持。
问起师兄备考最深刻的感受,那必然是各式各样的自我否定。还没复习完一轮数学的时候,每天都有很恶心反胃的感觉,感叹这么难的东西在考场上真的能迎刃而解吗?记忆最深刻的是复习到不定积分的时候,一天下来会兴冲冲地发微信问研友:“你觉得不定积分难吗?”,然后很期待他回复:“好难!”。然而,在题目做得多了后发现,其实也都还好。只要习惯了,困难和恐惧就会减少很多。在他觉得一切开始顺利的时候,又有了新的焦虑,害怕自己复习不完,这无疑为备考增添了很多无谓的阻碍。到了后期,已经确定自己复习不完,发现网上有很多人在炫耀自己模拟卷和真题的分数,这让他本来焦虑的内心雪上加霜。当时每一天的心情都很波折,有时候也会很烦躁以致于什么事情都不想干。为了让自己的状态得到调整,他尝试出门运动,跑完步回来就会感觉到其实人生可以更美好。整个备考阶段都很慌张,现在回想起来属实没有必要。早一点开始作准备,全程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即使晚一点开始,也很有必要寻找调节自己的方式,让每一天过得尽量轻松。
师兄讲到,考研给他带来的最大启发是:其实人类比自己想象得要强得多的多,同学们在觉得很难无法前进的时候,应该多跳出来思考:“我是不是又为自己设限了?”。如果觉得事情实在太难了,我们可以先不做,然后把自己调节好了再继续前进。这不是逃避,一直不去面对才是逃避。我还搜过很多考研攻略,现在回想起来最有用的一点就是:坚持下来你就赢了。
【读研的生活】
考上研究生后,见识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因为个人时间比较多,他可以去尝试各种事物,正好实现了考研的初衷。师兄在研究生阶段接受的是教育偏研究型,会比较系统地学习如何科研,对科研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能感受自己适不适合科研。上岸后发现生活很多时候跟备考一样枯燥,查阅文献时的感受居然跟之前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有点雷同,阅读英文文献跟阅读考研英语真题的感觉也有点相似。然后才猛然醒起备考时遇到的阻碍,很多时候是为了以后的科研生活做准备。
通过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思考和实践,师兄对自己以后就业的去向有了更多新的想法,对自己的了解也更加清晰,这是他最大的收获之一。此外,在备考过程中也找到了更好的个人生活节奏,能够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这应该对于日后的个人发展是很有利的。

【寄语给大家的话】
如果可以,希望同学们可以早点思考自己的就业去向,多一点跟不断年龄段的人讨论对就业的看法,甚至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可以去不断了解,这样你会得到更多启发。一开始你可能会毫无头绪,但头绪就应该是不断去行动实践然后自己思考悟出来的,单纯靠自己原地思考得来的头绪恐怕说服自己都有点困难。
最后,引用一位老师讲的话鼓励大家:“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说:‘好难啊!’,但是难才值得做,难是造物者赋予的礼物!难才能让人望而生畏,难才有‘你’的机会!”
(编辑/李燕妮 审核/刘思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