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2020年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受全球疫情影响,本届研讨会以云上线下形式举办,在北京设立1个主会场,在中国、美国、欧洲等20个中心城市设立网络分会场,我们作为分会场之一,积极组织师生收看直播讲座,本次直播论坛也是太阳集团官网第九届航空科技文化节子项目,承办单位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组织学校2020级相关学生共同参加分会场活动。

该会议聚焦于空间技术和平利用与人类健康。几位主讲人就世界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疫情监控和防疫等方面,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专家科普航天,带你遨游太空】
首先,国际宇航科学院士兼生命科学学部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邓玉林给我们介绍了空间生物安全问题,指出微生物对宇航员和航空航天器具有很大影响,强调了航空设备在太空中的运行相对于地面更加有难度,所以要发展航空设备必须要从概念、原理、材料进行完善。邓教授还介绍了在国际空间站中检测和消除微生物的技术和设备。同时表示团队将更加致力于空间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为宇航员们和航空航天事业服务。

【危机事件怎么做?空间技术来支招】
随后,法国航空航天协会董事会成员Pierre Bescond强调“空间技术一直是高度可靠的,利用空间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数据从而更好的进行对疫情的防控。以往的各种事件也证明了太空技术对疫情,飓风等危机的管理和解决的有效运用,同时希望看到太空技术可以展现出更加强大的作用,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常态化疫情防控怎么做?北斗来帮忙】
最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测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金双根首先介绍到北斗系统主要包括导航定位和一些智能运用。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出在疫情的防控中,追踪病例的活动轨迹都需要导航和定位,而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对新冠病例进行监控同时也可以对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并且可以应用于气象学,所以这套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并表示相关产品和技术是可以在国际上进行共享的,这代表了中国对空间技术发展的贡献。“我们都知道对地面数据的传输中会产生误差和延迟,而北斗系统和GNSS可以让我们减少这些误差从而更好的为自然灾害的预测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测,更加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他这样说道。
通过此次平行会议直播,我们学生了解到航空航天技术在人类健康、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扩宽了学术视野,对航空航天事业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太空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每年11月在中国举行,已成功举办两届。该会议聚焦于空间技术和平利用与人类健康,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多边交流合作平台。(编辑/李燕妮 审核/刘思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