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航空运输业市场竞争调查及发展分析预测报告
《2010年船舶业发展预测与研究分析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国研网、中国造船网等权威机构。本报告分析框架主要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方法中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原理及经济预测模型,对我国船舶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及近年来中国船舶市场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优势企业的发展、经营策略、竞争优势及发展前景也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希望本报告能够以严谨的内容、翔实的数据、直观的图表帮助船舶企业及投资实体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企业竞争策略和投资策略。
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为航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客源,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长途路线的开发,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飞机已经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国家将开辟更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启动更多的内陆省份赴港旅游,出境旅游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些将对我国航空运输产生新的需求。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在市场准入方面赋予民营资本以国民待遇,出现民营资本投资航空运输市场的热潮,而在人均GDP增长和消费升级双轮驱动下,航空需求强劲增长,航空市场方兴未艾,民营资本介入公共航空运输市场恰逢其时。《规定》推动航空市场进一步走向细分,旧的垄断竞争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市场有序竞争格局形成,最终带来航空服务和运作效率的提高,带来航空运输市场的振兴与繁荣,并惠及机场和航空上市公司
从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来看,仍然着眼于抢占市场份额。再加上国内航空公司在飞机采购方面并非完全市场化,中国与美国、欧洲在波音、空客的大额采购大单一再刷新纪录,造成国内航空公司运力扩张过快、国内航空业运力供给相对过剩,进一步加剧国内航空运输业的竞争程度。
国内运力增长过快的风险有两个可能的源头:每个航空公司都要做大做强导致总运力过分膨胀;成本上涨,供应曲线移动而造成的供需失衡。一方面,从运力来看,航空市场的现实就是这么矛盾,每家航空公司提高生存能力的增长努力恰恰成为整个产业脆弱和运力过剩风险的根源;另一方面,从供需关系来看,当前中国航空公司都面临投入品价格高涨的情形,不得不提价或燃油附加费,需求就会相应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若运力增长依旧,则价格战不可避免,中国民航就有可能出现高增长,低盈利,甚至高增长与亏损并存的局面。
我国的民航运输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型。从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和政府行政规定两个层面表明,民航运输业的进入退出壁垒很高。航空公司成本构成复杂,企业运营成本较大。三大民航集团的主导空间服务范围并不完全稳定,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边缘省份的市场空间争夺较为激烈。
目前民营投资航空运输业更关注的是,机场属地化管理后,如何及时地在管理模式和融资渠道方面寻求突破,特别是在机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方面找到解决方案。“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场管理专业化,商业经营市场化,航空服务社会化,运行标准国际化”将是他们的目标。
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不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适合发展空中交通。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3000美元,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翻两番,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民用航空业发展较快的阶段。未来10多年,中国民航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