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9月在京举办
为普及航空科技知识,促进航空科技创新,提高国民航空意识,加强航空文化建设,庆祝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赛事活动由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将于2011年9月23日-25日在中国航空博物馆进行。
本届大奖赛是一次面向社会、面向国际、以无人飞行器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航空科普活动,同时也是融高科技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大型赛事活动。整个活动得到60多家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的高度支持。
大奖赛包括创意大奖赛和竞技大奖赛,最高奖金额为50万元
创意大奖赛倡导飞行器飞行原理创新和气动布局的原始创新,以参赛作品为可依靠自身动力离地飞行和着陆的不载人新型飞行器为基本条件,根据突破性、可实现性、可用性(现实与潜在)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展示、答辩和飞行表演等环节,进行评分并综合排定名次,最高奖金额为30万元。
竞技大奖赛要求参赛无人飞行器需依靠自身动力、以全程自动控制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起飞、飞行(按规定航线)和降落(定点拦阻着陆),按照参赛飞行器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符合程度,进行评分和综合排序,最高奖金额为50万元。以上两项大奖赛的总奖金额高达265万元。
另外,为了增加活动的观赏性,大奖赛组委会届时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航空模型高手进行现场表演,同时举办无人机与航模静态展览。
更具国际特色
大赛组委会与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澳大利亚分会(RAeS)、法国UVSI、美国AIAA已达成海外合作意向,在澳洲、欧洲和美洲地区,对“大奖赛”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
另外,美国著名无人机研究方面的专家、原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主席罗伯特·迈克森教授初步接受作为大奖赛评委的邀请。
国内参赛积极备战
目前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已在北京、西安、成都、沈阳、南京、长沙等地深入航空高校和厂所开展参赛路演动员活动,还将陆续在其他重点城市和地区开展参赛动员活动。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以及空军航空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等已在筹备参赛,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这三所大学的多支队伍正在进行各自的校内选拔赛,准备以最强实力参加比赛。
另外,航空、航天、兵器、部队的多家单位已确定参赛;还有将近20 名航空爱好者准备以个人名义参赛。
2011年2月至3月组委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专职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张聚恩和组委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航工业集团重大项目管理部无人机办专务,中国航空学会理事王英勋在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了大奖赛专题报告,并对大赛相关问题做了专业解答和技术辅导,在航空院校引起强烈反响,掀起参赛热潮。